陕西绿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19/10/22 15:42:25
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农业大省、粮食大省。
为深入了解当前河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4月29日,河南商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获悉,近日河南调查总队调研人员深入周口、商丘等市、县开展了实地调查。
河南的粮食产量在全国排第几?河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咋样?河南有“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 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调查结果。
粮食生产:
粮食总产量已连续13年超千亿斤
近几年来,河南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左右,占全国近 1/10,位居全国第二。粮食总产已连续13年超千亿斤。
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河南严守耕地红线,不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截至2018年12月,全省累计投入资金700亿元,建设高标准粮田6163万亩,提升建设高标准粮田305万亩,为保证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典型城市:
商丘有两个“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
河南调查总队在豫东商丘市调研时发现,三年来商丘市累计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 综合开发、水利、科技、土地整理等10多项涉农项目资金50多亿元,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830万亩, 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0%,建成高标准永久性粮田640万亩,建成区基本达到“吨粮田”目标,预计可新增粮食产能10亿斤以上。
同时,打造永城市、夏邑县2个超20亿斤“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和虞城县、睢阳区、柘城县、 睢县、民权县5个超10亿斤的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为实现粮食安全核心区政治责任提供了有效保障。
2018年,商丘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0亿斤大关,达到144.7亿斤,比上年增产1.31亿斤,连续五年稳定在130亿斤以上,提前两年基本完成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任务。尤其是商丘的小麦产量2018 年达到85.42亿斤,占全国三十分之一。
调研发现,通过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商丘粮食生产的优质化程度不断提高,优质专用小麦从无到有,达到目前的85万亩。
农业产业化:
河南现有农民合作社18万家,居全国第二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创新和完善。
调查显示,土地流转、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60% 。其中,家庭农场是规模化农业的雏形;而专业大户是农业现代化专业化分工的中坚力量;农业企业则是现代农业的标杆。
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家庭农场5万户;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8万个,其中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2.5万个, 托管服务面积2533万亩。
这些创新型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正在不断展现着自身的活力,逐步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 流通和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供应链体系,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
突围案例:
且看永城如何变身为全国唯一“中国面粉城”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如何摆脱普通农产品价格低、销售难、农民收入不高的困境,是一 道急需破解的难题。
在郸城县,调研人员亲自感受到了由特色乡镇组成的肉羊产业集群、优质白芝麻种植基地、优质花生种植基地、中药材和果品种植基地,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业生产换发出来的勃勃生机。
“粮食大县”永城市,依托高产量、高质量的粮食生产,打造了“面粉之都”美誉,全市有河南汇丰、河南华星、河南三顺、河南远征、河南金源“五家大型面粉集团”,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面粉城”,并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国面粉食品行业经贸洽谈会。
粮食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不仅使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发展优势,而且有力地拉动了种植、养殖、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粮食生产大市向粮食产业经济强市转型 发展。